雄县"地热+教育"模式:清洁能源供暖惠及校园

保定新闻网 阅读:2 2021-09-06 17:33:04 评论:0

雄县作为全国首个地热供暖"无烟城",其"地热+教育"模式通过清洁能源与校园建设的深度融合,形成了具有示范意义的绿色发展路径。以下是该模式的核心实践与成效:


一、地热供暖系统覆盖校园


清洁能源全覆盖‌

雄县城区已实现地热集中供热全覆盖,全县学校均接入地热供暖系统,采用"地热+"多能互补方案(地热为主,浅层地热、再生水余热为辅)。2025年数据显示,地热供暖占新区终端能源消费的1/3,校园供暖成本较传统燃煤降低40%‌。


技术升级与环保效益‌

通过中国石化"雄县模式"技术体系,校园地热站实现"取热不取水"闭环运行,单井供暖面积达5万平方米。2025年全县学校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.2万吨,相当于植树66万棵‌。


二、教育场景的能源创新应用


地热科普教育基地‌

在雄县人才家园小学等学校建设地热科普展厅,通过VR模拟展示地下2000米地热开采过程,学生可参与"地热温度监测"等实践课程。2025年该基地接待研学活动超2万人次‌。


跨学科课程开发‌

结合地热资源开发"绿色能源"校本课程,涵盖物理(热传导原理)、地理(地壳结构)、化学(水质检测)等学科内容。容城县"雄安未来学校"已将该课程纳入现象式学习项目‌。


三、长效机制与区域推广


政策保障体系‌

雄县教育局将地热供暖纳入《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》,设立专项运维基金,2025年投入800万元用于校园管网改造。新区"十四五"规划明确要求新建学校必须配套地热供暖设施‌。


跨区域协同发展‌

该模式已推广至河北霸州、山西太原等10个市县,形成"地热城"建设标准。2025年京津冀职教联盟将雄县经验纳入《绿色校园建设指南》‌。
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关注我们

保定新闻网提供聚焦、健康、城建等8大民生板块及本地文化资讯,打造有温度的城市信息枢纽”,用关键词串联内容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