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县“牧光互补”技术夜校开课,文盲牧民变身光伏运维高手

近日,在河北省唐县,一场别开生面的“牧光互补”技术夜校开课仪式在当地的农村文化中心举行。此次夜校的开设,旨在帮助当地文盲牧民掌握光伏运维技能,助力乡村振兴。
唐县位于河北省西部,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。近年来,随着国家新能源政策的推广,光伏产业在当地迅速发展。然而,由于当地牧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,许多人对光伏发电技术知之甚少,导致光伏发电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。
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唐县积极探索“牧光互补”模式,将光伏发电与畜牧业相结合,让牧民在发展光伏产业的同时,提高自身素质,实现增收致富。此次夜校的开设,正是为了培养一批具备光伏运维技能的牧民,为“牧光互补”模式提供人才支撑。
夜校课程内容丰富,包括光伏发电原理、设备安装、故障排查、维护保养等方面。授课教师均为光伏行业资深专家,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,结合实际案例,为牧民们传授光伏运维技能。
在夜校开课仪式上,一位名叫张大哥的牧民激动地说:“以前我们只会放牧,现在通过夜校学习,我们掌握了光伏运维技能,不仅能养牛羊,还能维护光伏发电设备,收入也跟着提高了。”
据了解,此次夜校共招收了50名文盲牧民学员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,学校还安排了实践环节,让学员们在专业师傅的指导下,亲手操作光伏发电设备,提高实际操作能力。
“我们希望通过夜校培训,让这些文盲牧民掌握光伏运维技能,成为光伏产业发展的生力军。”唐县光伏产业办公室主任李先生表示,夜校的开设是唐县推动“牧光互补”模式的重要举措,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。
随着夜校的逐步推进,越来越多的文盲牧民开始关注并参与到光伏发电项目中。他们纷纷表示,通过学习光伏运维技能,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质量,也为家乡的绿色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。
未来,唐县将继续加大“牧光互补”模式的推广力度,通过夜校培训、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,培养更多光伏运维人才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。同时,唐县还将加强与光伏企业的合作,为牧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,让光伏产业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“绿色引擎”。
- • 高阳孝义河畔纺织船屋酒店:枕梭子声入睡,赠非遗印花床品,体验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
- • 中美绿色基金合作启动,10亿美元投向保定碳中和项目,共筑绿色未来
- • 保定新发地农贸市场建成京津冀最大冷链物流中心,助力区域食品供应链升级
- • 保定设立美食产业基金,首批5个项目获亿元级融资,助力餐饮业发展新篇章
- • 阜平农村电商学院揭牌仪式举行,助力5000名“新农人主播”成长,推动农产品上行新篇章
- • 《祖冲之密码》全球宣发,科幻重构圆周率发现史,激发数学文化新潮流
- • 阜平县黑崖沟悬崖蜜下午茶新体验:千米高空玻璃平台品蜂巢咖啡
- • 白运章包子进军日本罗森便利店,植物肉版本深受素食主义者喜爱
- • 京保社保卡互通:助力异地就医,公交出行一卡通用
- • 阜平食用菌智慧工厂助力乡村振兴,日产20吨带动3万农户户均分红逾2万
- • 涞源冰雪装备产业园签约芬兰企业,零下50℃耐寒材料技术填补国内空白
- • 曲阳县石雕非遗学院揭牌,石匠学徒有望成为“国家非遗传承人”
- • 涞水县野三坡“生态搬迁+康养”项目成功落地,200户重病家庭喜迁新居
- • 唐县古长城“数字冥婚”引发伦理争议,全息投影复原明代婚仪引热议
- • 保定设立10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,助力新能源与智能网联产业发展
- • 农村电商直播实训基地落成,助力乡村振兴培育“新农人主播”500名